扁平足,高弓足,前足外翻,足跟内旋,足弓塌陷...这些足部问题在许多情况下并不是肉眼所能够精确判定的。
就像视力检查要有专业的验光设备一样,足部结构评估也要靠精密仪器来完成,3D脚型扫描仪和传统足镜,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检测思路。
脚镜能让足底轮廓直观看见,而3D激光扫描仪则能实现毫米级的立体测量,从而推动足部评估从“目测观察”进入“定量记录,精准分析等”的时代。
那么,激光成像原理在3D脚型扫描仪中如何应用呢?和传统的足镜相比较,它的优点是什么?
一、成像原理各不相同
1、3D激光扫描等
3D脚型扫描仪以高速激光线或者激光点阵的方式投影在足部表面上,当光碰到凹凸结构时就会出现位置偏移的现象,摄像系统又会对这些偏移进行实时拍摄,从而产生三维点云的数据。
通过对大量点云进行组合可以重构出脚背至脚底完整的立体模型并加以实施:
足长,足宽,足弓高
脚面的曲率
拇趾偏角处
足背的高度
等多维度准确测量三维参数。
该成像不靠人工经验而只靠光学几何计算来实现,所以脚的真实形态可以得到完整而客观的恢复。
2、足镜用于光学反射成像
足镜以透明镜面反射的方式映射显示脚底和鞋底的接触面积。
使用者主要看了一下:
足底有压痕
足底接触面积大
受力范围等高线
但是很难记录到脚背,足弓高度和趾头偏移角度的完整外形,是一种视觉观察层面上的探测方式。
二、能够呈现的信息维度各不相同
1、3D扫描可以实现全立体的测量
激光扫描仪收集到的不是“形状外观”信息,而是:
数字化了
可测的
可以重新计算
的三维数据中。
检测结果既可以输出图像又可以推导出来:
多维体积模型等
数据样本的比较
足型曲面分析等
甚至可录入鞋垫,鞋楦或者定制鞋等CAD设计软件中,从而将足部评估直接带入数字化设计环节。
2、足镜属于“只可观察而不容易测量”
足镜结果靠肉眼观察仅能获得:
哪一部分的接触面积较大
什么地区的色彩较深
重心有无偏移
它虽直观却很难量化和复现且不宜进行深入的结构分析。
三、适用场景的不同
1、3D扫描适用于定制化应用
因其输出完整的三维模型而被广泛应用:
矫形鞋垫的设计
个性化鞋楦的研制
足部功能评测等
长时间病灶追踪
医疗康复监测等
特别是对儿童骨骼发育阶段,运动员足部变化的追踪等方面,可以做到可对比,可建档,可复盘地持续监控。
2、足镜适合快速初筛
足镜检测多适用于:
第一次店面评估
迅速判断足底压力的幅度
指导客户对足型问题的感知
由于其简便,不需要训练,且现场使用费用较低,故仍具有市场价值,而不适用于高精度的介入。
四、其结果可控性和误差范围是不一样的
1、3D扫描的数据更加稳定
激光测量不靠经验,多数是有的:
自动校准等
数字计算建模等
误差可控制在毫米量级
在同一环境中反复扫描同样可以得到高度统一的模型。
2、足镜很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
包括:
姿势站立不正确
灯光角度的改变
使用者的观察角度各不相同
经验判断的不同
同一只脚不同的检测人员也许会得到截然不同的结果。
五、二者相结合的效果更好
足镜重视“视觉呈现”;三维扫描重视“数据定量”。
因此在专业的足部服务上,应运而生:
先足镜将结果呈现给使用者
然后通过3D扫描实现精确建模
最后结合步态和压力的测试
形成了一个由“感性认知”向“客观分析”完整的闭环。

0755-86131192
2025-11-19
返回列表





0755-8613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