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精易迅新闻 > 行业动态

足底三维扫描仪和足底压力分布系统的区别在哪里

2025-11-17

扁平足,高弓足,足外翻,足内翻,脚型非对称,步态异常......这些涉及足部的问题常常会影响行走舒适度和下肢健康。

如同验光仪和视力表对眼睛的检测重点不同一样,足底三维扫描仪和足底压力分布系统对于足部检测所担负的作用也各不相同。

它们往往是共同存在的,但又不属于同一装置。要想对足部状况有一个比较准确的认识,首先要明确它们之间的差别。那么,它们之间到底存在哪些差异呢?可作如下认识:

一、检测内容不同:结构vs.受力

1、三维扫描仪主要研究足部的结构

足部的三维扫描主要展示了足部的外观特征,其中包括:

足弓形态(高、中、低)

脚型轮廓(长宽比例、足背高)

脚趾的排列

后面跟着倾斜的方向

左右脚的构造不同

更像足部“立体身份证”,提供静态的形态信息。

未标题-1_05.jpg

2、压力系统主要研究足部受力情况

足底压力分布系统,用于记录站立,行走和加速过程中足的力,如:

哪个部位受力较大

脚落地的次序是什么

步伐的平衡与否

压力中心的移动路径(COP)

它显示了足的动力学表现和“足底受力地图等”。

二、应用目的不同:看形态vs.看功能

1、利用三维扫描对足部构造进行了分析

利用形态数据可以判断足部“长什么样”才合适:

认识脚型特征

判断鞋码,足背高和前脚掌宽

对足弓静态状态进行分析

做出贴合足型鞋垫或者鞋楦

比较倾向于“结构评价”。

2、利用压力系统对足部功能进行评价

受力和步态是功能表现的一种,应用:

判断行走姿势正常与否

对下肢力线进行评价

确定受力异常点

分析动作是否有潜在的危险

比较倾向于“动作和功能评估”。

三、检测方式不同:静态成像vs.动态监测

1、三维扫描是静态采集的一种

只要两脚站立,扫描仪就能产生一个完整足型模型。其结果是较平稳且不依赖于步态表现的。

适合各种人使用,包括小孩,老人和不能走路的人。

2、压力分布属动态和静态共存的状态

它可以同时探测静止站立和行走过程中受力情况和动态表现。

对于数据的采集存在着动作的需求,要求用户自然地走或者跑。

四、输出结果不同:立体模型vs.色彩压力图

1、三维扫描,输出实际足型模型

通常呈现:

足弓高度立体影像

后跟倾斜的角度

脚趾的形状和脚面结构

每个部分的特定尺寸数据

形象更加直观,就像是“3D打印文件”一样。

2、压力系统输出的力的分布情况可以查看

常用的输出有:

压力的强弱分布可以通过不同的颜色来代表

步态曲线,轨迹线

受力时间分布图等

双足对称性的分析

读来与“热力图”、“运动轨迹图等”比较相似。

五、对矫形和健康管理作用重点不一

1、三维扫描奠定了鞋垫形态的基础

它对技师说:

鞋垫的宽度应该是多少

足弓支撑要高得多

后跟杯的深度应该多少

前掌要求什么形状弧度

比较倾向于“结构贴合”。

2、压力系统对鞋垫的功能设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它对技师说:

什么地区需要缓冲

什么地区要有更强的支持

步态需要矫正吗

力线有必要调整吗

比较倾向于“功能矫正”。




上一篇: 3D智能足测仪是什么?功能特点与应用场景全解析 下一篇:足底扫描仪的激光原理的优势

返回列表返回列表

相关新闻